罗小平官方网站
http://2587.diaosu.cn
罗小平首页>文章>正文

从798说起

更新时间:2024-05-02 13:15:04 作者:罗小平

    此前,朋友告诉我,国内当代艺术品市场多火多旺,许多国际著名画廊移师798,在那儿安营扎寨。6月份,我随美国艺术家访问团去了一趟北京,并走访了798。

    798已具规模,画廊林林总总,作品之多,观念之新出乎我的意料,感叹国内经济飞速发展带给了当代艺术新气象的同时,也就不奇怪今年年初美国纽约苏富比的中国当代艺术品拍卖首次创造了从未有过的傲人业绩,以至引起国际当代艺术品市场的另眼相看。艺术品市场的业绩不仅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地位攀高,也可以这么说,中国当代艺术已从世界当代艺术之边缘晋级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此话国人大都爱听,自豪感也油然而生,我也欢欣鼓舞。但是因此而作出仅由市场成交价格判断艺术的学术价值与定位,就不免浅薄和庸俗了。然而这种浅薄与庸俗似乎正蔓延成文人圈羡慕不已的某某人作品价位多高,车子多贵,房子多大,因此多“牛”的风气。我的一位朋友开了家画廊,他说,艺术家送作品到画廊,关心的不是市场规律和与画廊合作的运作方式,而是攀比同道间的价位取向,进而确定自己的价位。卖不出去无关紧要,好像画廊是个用数字高低证明地位贵贱和艺术价值的场所。

    早些年,陈逸飞、丁绍光在美国艺术商品市场上创造的价位与红火程度,足以让国人惊讶不已,可美国的当代美术馆并不买市场的帐去收藏他们的作品,他们的收藏兴趣点似乎集中在与当下主流文化发生碰撞的杰出作品,且不以市场的现有价格高低决定收藏取向。这么些年过去了,国内艺术家为什么不以这两位艺术家价位之高同他们作品的学术价值划上等号?所以,学术价值的权衡在每一位艺术家心中还是有杆秤。几年前,徐冰、蔡国强等人未必有前面提到的两位艺术家在市场的红火与财富,却在当代世界主流艺术发展中留下了足迹。国际众多美术馆的展览以及收藏记录了他们不朽的学术定位。

    话又说回来,学术性与商品市场永远是矛盾的,有距离的,艺术家虽是艺术作品的创造者,有时也左右不了自己的作品,如果艺术品的目的地是投放市场,就必然多少烙下铜钱的印痕。纵观中外画廊,当你推开大门,迎面而来的艺术和文化气味中是不是还夹杂一点别的味道,这是逃脱不掉的,市场消费者一定用钱来反作用于艺术家自身。

    然而,艺术发展永远跟随人类的脚步,散发出无限的光彩,这是因为艺术家与生俱来对未知的无穷探索的本性使然。在西方,艺术家的这种前瞻性探索在无法得到市场认同之前,大都申请美术馆和文化艺术基金会以及艺术中心的支持。当下,一部分后现代主义的实践性作品、装置性作品、行为性作品、观念性作品就是通过这种方法实验并实施的。他们的“牺牲”,为未来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和空间。

    话扯远了,还是继续到798参观吧,当我们仔细看一下画廊的作品价位时,许多作品的价位之高已超出西方同等级别的艺术品价位,如果这说明了国内消费市场的富足程度和有钱阶级对中国当代艺术品的学术及价格的认同与接受超过西方,那真就是中国当代艺术家幸福生活的开始了。但是,当画廊告诉我们,消费主体还是国外人士时,我就不解这其中的市场游戏规则。只能保留几种猜测。要么就是中国当代艺术已经成为世界艺术主流源地,国外藏家舍近求远,价格上舍贱求贵来中国购买;要么就是画廊艺术作品价格含有“水份”。(一般国际惯例,西方画廊标价与售价基本一致)我忽然想到了“忽悠”。这个词是笑星赵本山近年“忽悠”全中国人民的东北地方方言。

    中国的画廊经营有十几年历史,近年较火。画廊如雨后春笋般接二连三出现。一些大公司为了上市,需要从事文化艺术行业,也开起了画廊,这本是一个特殊的文化艺术“商业区”,相信必须经过一些年的泡沫、磨合、淘汰净化,画廊专业经理人的产生以及市场消费群的精心培养才能步入一个成熟的市场化经济阶段。

    反观西方当代画廊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市场经济和法律保障的历练,相对比较成熟规范。在介绍西方画廊同艺术家的“游戏规则”之前,我还是先举一个亲身经历的例子吧。
    我初到美国,有一次去参加堪萨斯城的一个学术活动,堪萨斯城是美国中部重镇,画廊街也很有名,我抽空拜访了一家著名画廊,用夹生的英语上门毛遂自荐,(因为当时不懂,这种没有事先预约的突然而至是不礼貌的,也不是常规做法)但那天画廊漂亮的女老板(她是一著名经理人),还是微笑着文雅地接待了我,并认真地看完我的资料与图片。在表示欣赏的同时,告诉我不用在这个州寻找第二家画廊了,她将代理我的作品,一个月后给我通知,我顿时踌躇满志。毕竟此前美国的艺术家告诉我,画廊非常难寻,可我一个月后得到的信息是,该画廊希望我在美国的美术馆举办过个展之后再代理我的作品,说白点,也就是我在美国市场上还不具知名度。 

    不同于国内的是美国的美术馆举办艺术家的展览都是免费的,艺术家如果申请到个展还能得到经费的支持。因此,申请美术馆的个展也就非常难。美术馆一年只举办三至四次展览,每次展览展期都有几个月的时间。申请过程除了递交艺术家个人资料图片,还需一份展览的学术想法和计划。美术馆理事会评估其学术价值获得批准后,馆长再从相关艺术基金会、收藏家、社会团体那里找寻专款资金支持。因为美术馆本身并没有钱。即便这些程序完成后,美术馆的展览档期一般也排队到三年之后,因此,接下来的就是按先来后到的顺序等待了。如果当年我的《时代广场》个展不是因为我提出萨达姆、拉登、布什等这些当事人随着展期的等待或死了或下台,可能失去了最佳展览时机这个理由,美术馆绝不会让我插队。美术馆做完个展,一些美术馆和机构就会相继按艺术家的实价收藏作品,收藏家同时也纷纷而至。世态往往就是这样现实,几年之后,当我再次来到纽约和著名的画廊城圣他菲时,找寻画廊也就变得主动容易多了。



美国画廊街



美国画廊外



美国画廊内

   现在归纳几点在美国艺术家同画廊规范的合作方法:

    一,艺术家在选择自己喜欢的画廊时,在网站或资料中找到他们的地址和联系方法,邮寄10-20张幻灯片以及简历等相关资料,(现在一些画廊也开始接受数码图片)选择画廊,不一定越有名、售价越高的画廊就好,而是选择适合自己的画廊,什么叫适合?因为画廊不是百货店,什么都卖。每家画廊经过多年的正规经营已经形成自己的风格,品牌、价位、档次,特别重要的是画廊已培养了一批与之有关系的,并且兴趣品位相投的藏家。画廊选的不对,画廊也不会代理,代理之后作品再好也未必能卖得出去。




美国艺术品拍买报名处

    许多艺术家反映邮寄材料给画廊常常杳无音信,(有人也用电话预约方式上门递交材料)有一年,我在纽约向一位画廊老板提到这个问题,她告诉我,美国画廊一般连老板在内也就二至三名工作人员,而画廊每天或每周收到的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资料多得都看不过来,庙少和尚多成为普遍现象,每家画廊一般情况下只代理十几位艺术家,每年为每一位艺术家举办一次个展,展期一个月,因此,空间与人力所限使画廊无法接纳更多艺术家。



美国画廊开幕式



画廊开幕式乐师



美国艺术品拍卖晚宴

    画廊老板或经理人由于长年的工作经历已具备学者和评论家的能力,他们常常自己著书立说,四处进行学术演讲,许多收藏家相信他们大于相信艺术家本人,他们与收藏家群建立了良好关系,他们锐利的眼睛能很快发现同时具备学术价值和市场卖点的艺术作品,他们有时主动出去发现艺术家,这也是艺术家与画廊取得联系的途径。

    二、当艺术家与画廊确立了代理关系,画廊一般会与艺术家签定一个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同,内容主要包括:1、画廊每年为艺术家举办个展或联展、展览开幕式、出画册或宣传资料、杂志上刊登广告与展览信息等;2、作品售出后,画廊与艺术家各获利50%。画廊根据特殊情况在售价中仅仅有权下浮10%的空间,(双方各承担5%的降价损失)特殊情况指:收藏家购买作品作为捐赠美术馆和公益事业的。收藏家一次性购买多件作品等;3、作品售价由艺术家自定,画廊会尊重艺术家的选择,并严格地按艺术家确定的价格出售,价格的确定非常重要,艺术家一般根据自己每年的创作数量与流通销售速度成正比为佳,很少有人为保持一个高售价记录和名声,用卖一件吃三年的做法作为市场运作方式。4、画廊圈定代理的区域范围,在这个区域内,艺术家经画廊同意,在统一售价的条件下自行售出的作品必须返还部分售款给画廊,前不久我与一位美籍俄罗斯裔艺术家在一个艺术创作营工作,他的作品由纽约一家画廊代理了十年之久,一直卖得很火,他在闲聊中谈到个别收藏家希望私下购得他的作品时,他说了一句话:I won't do this kind of dirty work!(我不做这种脏事!)西方市场经济为艺术家、画廊、消费者创造了一个相对透明的空间。不诚实的行为,容易暴露,诚信是商业行为能否继续下去的根本。

    三、艺术家作品价格根据销售情况逐年递增。(这是对消费者信心的必要保证,对自己作品的保护。)

    四、作品运费由画廊与艺术家各承担一半,也有一些画廊承担全部。

    五、作品销售之后画廊在一个月左右同代理艺术家结帐。

    六、双方有权解约。(这种事情往往是在卖的不好的情况下发生)

    补充一点,在合同之外,善于市场运作的画廊有时还会主动帮助艺术家联系学术活动,参加联展,送交作品到国际拍卖会,租赁重要的艺术博览会摊位宣传销售,甚至在保障艺术家利益的情况下,暂时减少画廊收入参加公益拍卖等活动,提高艺术家曝光率和知名度。同时尽力为艺术家创造一个宽松的便于集中精力创作的空间和环境。
    最后,我想就雕塑与绘画在学术和市场方面做一个简单比较。

    架上绘画不管在学术性、观念性、以及投入市场运作方面一直走在艺术的前沿,雕塑其后,中外如此。当然,近几十年的艺术门类的相互渗透模糊,使许多艺术样式已不能用某些传统意义的概念界定,但总体上说三度空间造型艺术或传统称谓的“雕塑”,也显示出不小的势头和占据市场空间的力度。

    中国的雕塑家群体仿佛生活在“蜜罐”里,他们是如今世界雕塑家圈中最幸运和最牛的队伍。因为他们遇到了改革开放的好时候,以及非真正民主管理下的第一把手说了算的好时机。好雕、“菜雕”、烂雕一批又一批。同样“国际雕塑大师”人数也随之产生。反正钱多了,怎么称谓也不过分。也因为城雕的钱好挣,大部分雕塑家也就无心顾及其他。 

    平心而论,中国雕塑家群体大部分作品与国内绘画或其他艺术门类相比似乎差了一些台阶。与国外雕塑发展也存在观念与层面的距离,正统中国雕塑仍然在现实主义和国情需要的写实风格中转悠。无怪乎“越是民族的也就越是世界的” 、“艺术不能全球化”这种从文字表面找不出错误的谬论口号,不仅符合了体制的需要,在雕塑圈仍然有一定的和声。

    非常可贵的是,以隋建国、展望、刘建华等一批国内雕塑家敢于放弃、并在后现代观念的潮流中保持前沿,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他们必将影响国内雕塑的发展方向。

    中国新生代雕塑家已彰显出巨大潜力,他们也不会再有那么多“菜雕”机会(都快做完了)。他们一定将谱写中国雕塑新篇章,在学术上市场上改写被动的地位,但愿这个改写的时间不要等到他们成为体制下的权力人之后。“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北京的798、上海的莫干山陆续出现更多的雕塑作品投入艺术品市场,少数雕塑作品创造了不菲的商业业绩,这是非常可喜的,不过,大部分雕塑圈里的作品的观念要跨入国际化当代艺术潮流的平台应该还有一段路要走。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