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小平官方网站
http://2587.diaosu.cn
罗小平首页>文章>正文

首届全国高等美术院校大学生研究生公共视觉优秀作品展

更新时间:2024-11-25 14:30:06 作者:罗小平
    
“雕塑激活空间,艺术融入生活”
首届全国高等美术院校大学生研究生公共视觉优秀作品展炫丽登场
 
2010年9月21日,首届全国高等美术院校大学生研究生公共视觉优秀作品展在国际大都市上海,炫丽登场。
 
此次展览,由上海市城市雕塑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政府主办,上海城雕中心、中国美术学院上海设计学院公共艺术系承办。策展人罗小平、谢林,学术主持唐尧。普陀区人民政府以苏州母亲河为背景,旨在借上海世博之势,率先为上海都市文化空间注入鲜活和青春的元素,打造了一道上海文化都市新的品牌,建造了更加生机新颖的城市公共视觉平台,是城市政府机构与高校创作资源有机结合的又一成功例证。
 
展览组委会自2009年12月启动征稿,至2010年4月共收到来自中央美院、清华美院、中国美院等全国约30所高等美术院校的500余件作品和作品方案。组委会评审团初评入围58件作品方案。随后,组委会与部分作者进行了必要的沟通,并最终复评出37件优秀作品方案进入实施。为确保制作质量,组委会不仅提供给每一位入选学生充足的创作经费,而且给予他们必要的改进建议和技术指导。目前,这些凝结着激情、灵性和辛勤工作的美丽作品已从全国各地运抵上海,既将在苏卅河畔的上海长风视觉艺术馆闪亮登场。同时,生动记录并整体介绍本次展览的大型精装画册已由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此次展览实质上是一次公共艺术策划,其最大特点和首创意义在于全部作品均来自各大美院的在读本科生和研究生。37件作品涉及了从泥塑、金属、综合材质到新媒体装置的多种语言方式,涵盖了具象、抽象、形式、观念等多元美学范畴,质地青灵而生机漾溢,炫耀着青春和时代的光泽。而展览之意义亦不仅在于为莘莘学子们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和舞台,同时也将为上海城市雕塑和公共艺术,乃至上海市文化建设打造一个新颖的生长点。我们可以把它看做一个美丽的起点,并期待第二届、第三届,以至第N届精彩的延续。
 
“雕塑激活空间,艺术融入生活”——首届全国高等美术院校大学生研究生公共视觉优秀作品展开幕在即。中国雕塑和当代艺术领域多位重量级嘉宾将应邀莅临开幕式和当天的研讨会,并为获奖作者颁发证书。
 
组委会邀请全部作者出席开幕仪式,并竭诚欢迎上海的艺术家、艺术爱好者和各界朋友前来参观交流,躬逢盛事,共襄盛举!
 
展览时间:9月21日至10月20日
开幕当天参观时间:2010年9月21日上午9点至下午17点30分
 
新闻发布会:上午10点至11点半(仅限媒体参加)
新闻发布会地址:上海市普陀区大渡河路160号上海游艇会
 
学术研讨会;2010年9月21日下午14点至16点
学术研讨会会场:上海市普陀区大渡河路160号上海游艇会
 
展览开幕式;2010年9月21日下午16点30分至17点30分
地点:上海长风视觉艺术馆(上海市普陀区光复路丹巴路交叉路口)


全国高等美术院校大学生研究生公共视觉优秀作品展组委会

(按作者姓氏笔画排序)
作品名称:食物“恋”
作者:马千然(江苏大学艺术学院装饰系大三)
指导老师:任雪梅
材料:布料、弹力棉、不锈钢等
尺寸:140cm×140cm×75cm
在生态食物链最顶端的我们一直以来都是肆无忌惮的生活着,当生态逐渐失去平衡,人与动物之间的食物“恋”的矛盾也由此开始了。

作品名称:后现代“文人画”
作者:门雅旭(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研二)
指导老师:蒋铁骊
材质:不锈钢锻造
尺寸:320cm×70cm
山水画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作品采用山水画卷轴这种形式,以雕塑的立体空间方式,将平面的中国水墨山水移植到立体的空间当中,在观念上对于传统山水画进行全新的自我解读。同时运用不锈钢这种材料,当走近作品时会产生“人在画中游”的效果,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使意境的创造达到完美与统一。作品把当代艺术材料与传统美学结合起来,向观众传达一种雕塑创造心境的观念。为此,水墨意境与当代艺术的观念,被结合在同一个立体空间系统当中,从而创造出耐人寻味的新时代意境美。

作品名称:MY TIME
作者:王琼(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研二)
指导老师:李学斌
材质:不锈钢板、钢板焊接,汽车珍珠漆喷涂
尺寸:300cm×160cm×120cm
该公共艺术作品主要表达我对时间这个抽象概念的认识。运用了传统钟表零部件进行组合和穿插,同时把“我”的形象元素符号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色彩上产生梦幻般绚丽的效果。作品中利用光伏电池板发出的太阳能为电动机提供动力,使部分零件连续转动,用科技倡导低碳生活。让人们参与其中,激发出愉悦感受和新颖趣味,同时也促使人们对时间概念的进一步思考和联想,这是我的作品最初所要追求和表达的思想。

作品名称:家乡门前的小河
作者:邓喜军(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雕塑系研二)
指导老师:许庾岭
材质:青竹
尺寸:200cm×60cm×60cm
作品通过对材料和工艺流程的思考和运用,表明了作者对待自然和艺术的态度,即“艺术家作为手工业者参与艺术活动的理念”。

作品名称:那时花开
作者:卢远良(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艺术系大三)
指导老师:张宇
材质:不锈钢
尺寸:140cm×130cm×160cm 
数量:20个

作品最初的构思是利用现成品(调羹)组构成带有视觉观赏的雕塑作品。利用本来作为餐具的调羹转化成作品中的构成元素,转化为在视觉上具有观赏性的雕塑,这样的一种语境转化,在我们日常生活经验中将显得非常有趣。并且人们可以进入作品的空间, 置身于不锈钢的花丛里面,感受那不锈钢调羹的光芒,体验那时花开的景象。

作品名称:树
作者:刘斌(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研二)
指导老师:陈云岗
材料:金属
尺寸:200cm×190cm×75cm
在作品里,我把树木内部的导管与筛管换作电路,隐喻科技使我们的自然世界和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改变,而枯萎的树干则告诉我们科技并不是完美和万能的,只有遵从自然规律而进行的改变才能真正的和谐发展。这就像是一个比喻,把很多人对科技的依赖放到树木里,但是树木却终有一天会枯萎,没有丝毫生机,这可以算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夸张想象,虽然可能不会发生,但是这种杞人忧天的警告却是很必要的!科技丰富了生活,但自然可以使生活更美好!

作品名称:风调雨顺
作者:权威(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研一)
指导老师:吴为山
材料:综合材料
尺寸:200cm×50cm×50cm×4件
茫茫宇宙,芸芸众生,连连战火,频频天灾。个体的权利与尊严在天灾人祸面前一文不值。在那些卑微而善良的生命被恶魔蹂躏与践踏时,在那些天真而朴素的眼神被视而不见时,我泪眼婆娑,双手合十,面天长跪,用我微薄的生命向佛祖祈求。祈求风调雨顺!
作为佛的弟子我用了佛教的祈求方式,作为一名学生我只有用我的专业来帮助人们来唤醒我们对宇宙的认识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在创作手法上运用了中国古代造像艺术和现代造型艺术相结合。
      

作品名称:山海经之女丑与大蟹
作者:刘元捷(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具象写实工作室研究生三年级)
指导老师:张克端
材料:树脂烤漆
尺寸:160cm×140cm×90cm
这个作品题材取自于《山海经》,首先我是对远古时空和神话的遐想,昏暗的光线下是梦幻空间与现实空间的叠加。雕塑的主体造型是简洁古典的仕女连接着张牙舞爪的大蟹,一文一武、一张一弛的视觉对比增加了紧张和刺激感,使中国传统作品有了“E时代”的元素。光与影,色彩的重组混淆产生了梦幻的效果。此外,作品借古喻今,夸张地表达了现代都市人对自由自在、天马行空的古代神话世界的神往。

作品名称:嫁接NO.1
作者:杜雷(东北师大美术学院雕塑系研二)
指导老师:殷晓峰
材质:金属  木头
尺寸:150cm×150cm×200cm
木头是自然形态的,而钢铁是人为的产物,作品用植物嫁接的形式将自然和人为合为一体,融入了自然之美和工业之美,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作品名称:映
作者:过文超(中国美术学院上海设计学院公共艺术系大四)
指导老师:罗小平  吕旗彰
材质:媒体影像
作品以字符映射社会信息元素建立的虚拟空间与人们所在空间的对比使参与者思考自身所在空间的变化,虚拟的人像在充满元素的空间中诞生,在受到各种元素的影响下又反馈于空间元素的一种传统的轮回互动,而这种摸不着、看不见的相互关系所具有的隐秘性,与三维立体影像在人眼视觉里产生的本质不谋而合,这就是生命的规律。
新媒体艺术的先驱罗伊·阿斯科特说道:“人们对艺术家的要求不再是创作动人的内容,而是设计环境、空间,让观众能够参与其中;艺术家现在所做的不再是在现实世界中取样以反映他的个人观点,而是构造框架,任由观众在其中创造自己的世界。”

作品名称:弥留的时光
作者:何林峰(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美术学系绘画班大四)
指导老师:舒兴川
材料:纸、纱
尺寸:90cm×750cm
纸,我最喜欢的材质,柔软锋芒却饱含情境。在东方国家中,看到白纸,心中就会泛起特定的历史记忆,这不仅是纸给人的直观视觉联想和思考,更重要的是,在漫长的历史文化生活中,纸与观者已经建立起了特定情境之间的互动。纸的背后有一种穿越时空,与我们同在的精神力量。《弥留的时光》是我对渐行渐远的年少时光的一场朴素祭礼,利用白纸的不保久性质地来隐喻时光的流逝,同时探讨白纸在东方的悲物语境与个人经验的忧伤重逢。

作品名称:解构“三远”——远去的山水
作者:李磊磊(郑州大学雕塑艺术研究研一)
指导老师:魏小杰
材料:木,纸浆
尺寸:210cm×80cm×90cm
可能是从小就爱好书画篆刻的缘故,这让我一直都延续用传统绘画结合现代雕塑语言作为雕塑创作的元素,希望能把书画中的“境”带到雕塑中,给人以“雅”的新视觉感受。这件雕塑就是想借山水画“不下堂筵,坐穷泉壑”,用立体的山水实现“可行”、“可望”,同时让人们在当下的语境下反思是否“可居”、“可游”。

作品名称:冷月
作者:李世开(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研一)
指导老师:李秀勤
材质:青铜
尺寸:250cm×60cm×35cm
雕塑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把中国传统“椅子”“窗棂”等形态组合起来,形成猫头鹰的冷傲姿态,表现出富有诗意的“月夜”印象。

作品名称:关于时间的练习
作者:李赢(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大五)
指导老师:孙璐
材质:铁      
尺寸:500cm×100cm×100cm(大)  150cm×100cm×100cm(小)
半透明的结果,使作品的形态模糊化,并使环境彻底地渗透到作品主体中来,改变了传统雕塑的图底关系。这样有形与无形之间的相互重叠,有序与无序之间的穿插,加速了合理与无理之间的相互转换。作品主体与所在空间产生的戏剧化关系,同时也凸显了材料的特性。雕塑结构和比例的唐突性出场,使作品与环境的冲突激化。每次对材料特性的深究,每个时间点偶然的选择,最终凝聚成如今的形式。小单元长时间的反复积累使作品呈现四维特性。

作品名称:看上去很美
作者:李伟  刘知音(  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研三)
指导老师:鲍海宁
材质:树脂
作品尺寸:100cm×90cm×200cm
作为中国第一代的独生子女,与过去“呼朋引伴”的时代不同,我们从小独自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长大。作品在运用卡通的视觉图式来叙述生活,显示这代人的心灵图景,希望以隐喻的方式来呈现80后幸福物质生活背后孤独的精神世界,生命里的不确定,隐隐的孤独感以及少年伤怀青春时光的流逝。
作品名称:凝聚
作者:苏阿香(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研三)
指导老师:李秀勤  罗小平
材质:金属玻璃木磁铁
尺寸:200cm×80cm×70cm
这件作品采用了桌案的形式,观者以磁性笔醮取桌面玻璃箱内的金属粉末,来进行书写、互动。它有一个颇为实用的功能——充当大家的留言簿。我们大可以甩开衣袖,握笔疾书,在翻墨中享受风云幻变的快意,也可以提笔轻触,只醮取气若游丝的一缕,令它缓缓躇行。有人落笔后,有人起笔了,留下的墨痕在不断重叠、翻腾中交织在一起。水和墨仍在,写的人在更替,散落的水墨等待着下一次的激活。

作品名称:塑料时代
作者:吴松(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艺术系研三)
指导老师:张宇
材质:陶瓷
尺寸:200cm×200cm×40cm
“塑料时代”是我很有代表性的系列作品之一,对于观念的把握与对于材料语言的熟练运用,都使得这一系列作品具有比较高的艺术价值。特别在当今时代,社会对于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的特别关注,将这一话题推到了社会问题的前沿;在此大环境之下,我以艺术作品对此提出了自己的批判性观点,并试图将这种观点通过视觉艺术的方式传达给更多的人。从这一系列作品中,可以看出社会责任感,以及对于艺术介入公共生存环境的积极尝试。

作品名称:打小怪兽的英雄时代
作者:肖金志(天津美术学院公共艺术系研一)
指导老师:唐国树  张耀来
材料:钢板
作品尺寸:320cm×380cm
人的童年充满想象,笔下随意的涂抹,就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战争,几个看不出丁丑寅卯的动物,却饶有兴趣地讲出一大堆自己才明白的故事,幻想着在故事中成为英雄或公主,一个人活在自己的英雄世界里。
作品中意象的恐龙、意念观念的水母乌龟、随意嫁接的蘑菇铅笔,造型的单纯,充满稚趣;凌乱的线条、用笔的不假思索又歪歪扭扭,都透出一种稚气、淳朴和“不成熟”的美。
向童年时代致敬——
自然的灵智、淳朴天真的审美和无拘无束的想象。

作品名称:过去、现在、未来
作者:陈聪(广西艺术学院雕塑系研一)
指导老师:覃继刚
材质:PVC给水管
尺寸:1200cm×150cm×278cm
我喜欢看海,尤其爱看海浪追逐,听大海歌唱,我自然从中感悟人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作品由四组高低起伏变化丰富的造型组合而成,其整体像是一组海浪,一首歌的音符——寓意人生历程。

作品名称:家园——冬
作者:陈松涛(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研二)
指导老师:陈连富
材质:玻璃钢着色
尺寸:105cm×45cm×180cm
一直以来,我都在想用一种自己的语言去表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但怎样才更能贴近生活、突出主题呢?这个问题一直在困扰着我。我不停地勾画草图、不停地修改和调整构想,最后选择一位失去重心的时尚女性、一个失去生命的生物以及支持他们的倾斜台面,用这三者之间的强烈对比来表现这一设计思想。这种视觉的不平衡感不仅增强了视觉感受,更能突出作品的主题,观者可以通过作品,去领悟其中蕴含的深刻寓意。“和谐”不只是存在于个体的人与人之间,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更需要和谐相处。

作品名称:小手拍拍
作者:陈伟才(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雕塑系大五)
指导老师:许庾岭  罗小平  谢林  唐尧  
材质:304型号直径10毫米不锈圆钢
尺寸:可变(约50至60平方米)
以一种玩的心态去面对,单纯无杂念,把那些污浊的东西剥离开。要怎么去形容艺术呢?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标准。我想艺术本就是艺术家面对自然时的态度。每天顶着一身臭皮囊去工作,脑袋里却想着自认为“伟大的崇高的事情”。手中的工作对于我到底意味着什么?这些思考可以让我想得更远些。毕竟艺术是精神上的东西而不是物质,至于它可以什么都是,又可以什么都不是。当我把绳子丢到地上的时候,一切就全都有了。重要的是我们的态度。

作品名称:新木雕装饰系列
作者:陈熠超(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研二)
指导老师:张海平
材质:杨木雕刻
尺寸:50cm×50cm×3cm
木雕装饰是我国传统民居中的主要装饰品,传统民居宅院几乎每个角落均可一睹木雕的风采,它的题材十分广泛,涉及到当时社会风俗的各个方面,与老百姓的生活十分贴近。在这组作品中,我将当今社会中各种流行的动漫人物、商品等元素和符号植入传统的木雕装饰形式中,用这种传统民间艺术形式来反映当代的世俗生活和物质文化,使之发生文化上的冲突和融合,希望以这种方式产生新的趣味和意义。

作品名称:巴别塔
作者:陈政(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研三)
指导老师:龙翔  孟庆祝  朱晨  钱云可
材料:中式旧家具  木头
尺寸:220cm×108cm×106cm  
巴别塔,原意指混乱之塔,上帝干扰人类建造通天塔,使工匠之间不能沟通而无法建造。通过对中式家具为主体的切割,组合,制造一个繁复夸饰,具有建筑样式的“巴别塔”造型。空间的错乱组合,把视觉效果的紊乱,引向制作者基于中式文化下,与“巴别塔”概念的沟通。同时,在保留家具的样式的基础上,打破原来的尺度感,繁复夸示的视觉效果也是对巴别塔这一主题的某种再现。

作品名称:生活情结
作者:林佳(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研一)
指导老师:施慧  单曾  黄燕
材料:布、弹力棉、PVC管
尺寸:110cm×210cm×80cm
生活中琐碎的事物,总是时隐时现地漂浮在记忆之中,像管道一样联系着我们的生活,也许我们的脑袋里也有每个人不同的关于自己的串联,许多看似不相干的,总是相连着……

作品名称:被编制的女孩儿系列之——漂
作者:林振福(华南师范大学雕塑系研二)
指导老师:巩冰
材质:铸铜
尺寸:200cm×80cm×130cm
她们是谁
在这个繁荣的社会背后生活着一群失落的人
她们现在被世人称为蚁族
她们卑微、她们自强、她们没有任何话语权
她们是农村走出来考上大学的佼佼者
但是
她们微薄的收入,无法支撑起当初的梦想
她们在各行各业的繁华都市里却得不到自己心仪的工作
她们大学毕业后却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所以
她们漂泊、她们无助,无法控制自己的人生方向
她们夹在农村与城市交集的边缘地带
她们成了这个大时代社会里畸形的产物
可是
她们年轻
她们有创造力
她们有无限旺盛的生命力

作品名称:方舟
作者:罗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研三)
指导老师:李象群
材质:铜、木
尺寸:500cm×120cm×190cm
作品以男孩和船的组合作为基本形态。小男孩坐于舟中,然而既无船桨也无其他可凭借的工具,只能随水波漂流。作者力图用具象的形式表达一种警示意味,就好像人类如果将赖以生存的环境消耗和破坏殆尽,我们自身也必将面临极度的孤独和不知何去何从的漂泊境遇!

作品名称:我的一生
作者:罗小兰(中国美术学院上海设计学院公共艺术系大四)
指导老师:罗小平吕旗彰
材料:激光管、镜子、不锈钢
尺寸:1700cm×263cm×280cm
从来没有尝试过用激光进行创作,这是一次全新的诠释。在一次大型的灯光音响展中,那种只能用毫瓦来计算却发挥极大潜能的激光深深吸引了我。它就跟我一样的倔强,尽管不起眼的外表,却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惊人的穿透力,于是我展开了一系列的创作。我的这组创作主要借助镜子的反射和激光的穿透能力进行组建,最终敲定了三个方向:一、通过镜子不断反射,最终回到原点;二、通过长时间的照射,最终射穿每一张纸;三、通过不断反射,最终从天窗上射出去。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许多挫折,但人的成功不在于起点,而在于转折点,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一定可以突破障碍看到黎明的曙光。

作品名称:都市系列2——宁静
作者:杨杰
指导老师:罗小平  吕旗彰
材质:不锈钢冲砂、光导纤维
尺寸:200cm×150cm(每个)共10个
作品本身旨在叙述都市夜晚安静后的气氛;为都市中的自我假设性营造出一个属于自己安静独享的空间。我们可以用繁华、喧嚣、忙乱之类的词汇来形容一个城市,但我们却很难在如此大的空间中找到一个独属于个人的安静之所。这其中不乏一丝冷冷的嘲讽。夜晚来临,在压力和情感需要一些暂时停歇和休憩时,作品或许能为观众扮演一个宁静的处所。凉风袭来,临风远眺我们所熟悉的生活场景,在如蒲公英一样柔软洁白的触须下,抬头仰望深蓝色的夜空中无数点点白光,我们也许会找到真正的自我。

作品名称:巢
作者:洪斌凯
指导老师:罗小平
材料:一次性环保纸杯,时间继电器,PVC透明球体,钢索,PVC管,节能灯,透明鱼线
尺寸:直径分别为170cm和220cm
作品由两个大小规格不同的球体组合而成,外部由环保纸杯组合成蜂巢状质感,以悬挂的方式呈现,其中内部设置有如同心率的闪烁效果。
它引用自然抽象的生命形态来呈现城市间家园生生不息的韵律,反应了城市家园与自然和睦共存的组合形态景象!

作品名称:云钓
作者:施丹(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研三)
指导老师:曾成钢
材质:铸铜
尺寸:155cm×70cm×150cm
作品学习借鉴了中国民间传统雕塑的造型语言,表现了一位古人乘于云上悠然垂钓的情景,意在表达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传达中国古代自然观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创作的过程中,我不断地发现自己所需要的,或者说所缺少的。通过学习前人创作的经典作品,我吸收到外在形态的养分,更加体悟到内在的精神内涵和追求。创作的过程是对自我的磨炼,希望能够带着一颗如古代匠人塑造佛像的虔诚之心去创作,在艺术道路上潜心修行,也希望能在向传统学习的同时又寻找到表达当代观念的途径。

作品名称:时代乐章系列提博钟
作者:顾光磊  王超(东北师大美术学院雕塑系研三)
指导老师:韩笑  殷晓峰
材质:钢铁
尺寸:150cm×80cm×230cm
金属本身的力量感、厚重感可以很饱满地去表现斑驳留下的岁月印章。从狭窄的“工业”释义中走出来,用新颖的方式来诠释世界上我们可以包裹的温度与界面!以工业的喧嚣与音乐相对比,相重叠,相渗透,是工业时代的记忆和升华。带着包容,带着大提琴与编钟,象征中国文化和外来文明共同奏响新时代的工业乐章!

作品名称:童心同乐
作者:钱亮  康悦  刘竹(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大四)
指导老师:陈云岗
材质:玻璃钢
尺寸:600cm×36cm×53cm
一颗童心,大家同乐。
作品采用块面造型,外方内圆,整体感强,如同建筑一般。同时,各民族丰富的佩饰增添了作品的细节,让作品简中有繁,粗中有细。以“中国红”为主色调,串起了作品的节奏,辅以中华五色,充满民族气息,与上海这座现代化大都市相得益彰。载歌载舞,欢声笑语,奏起世博的旋律,唱响美好未来!

作品名称:一窗一户
作者:唐晓芳(中国美术学院上海设计学院公共艺术系大四)
指导老师:罗小平吕旗彰
材质:综合材料
尺寸:80cm×60cm×20个
作品中20个窗户代表20个不同的省份,同样的牵牛花种子,借助各地的网友、同学和朋友栽培,在20个不同的区域生长着,一直到开花。地域差异造成了不同的生长状态,不同的环境给了牵牛花不同的生命历程,反映了同一种事物在不同的环境中生长所呈现的不同状态。

作品名称:城市
作者:袁佳(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研三)
指导老师:秦璞
材质:不锈钢
尺寸 150cm×45cm×200cm     
将城市中生活着的形形色色的人物剪影与生活中常见的多功能刀结合,用刀具的多功能体现城市的多样与包容。多功能刀开开合合,人们在城市中来来往往。作品中的人物可随意收拢、展开,可与游人互动,也象征城市居民生活所需的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

作品名称:彭多多的拉链
作者:彭显峰(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大五)
指导老师:焦兴涛
材料:综合材料
尺寸:600cm×180cm×20cm
拉链的存在分割了空间,空间的分割激活了不同的世界。
对于拉链内的世界似乎存在着某种莫名的神秘感,然而对于天使一样的小人,这种莫名的神秘感便是我们大千世界芸芸众生。

作品名称:一眼
作者:缪声远(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研三)
指导老师:龙翔孟庆祝朱晨钱云可
材料:金丝柚木浮雕
尺寸:120cm×80cm
不只是简单的一瞥,而是定睛一眼,这一眼来自平视俯视等不同角度,
用坚强的击打和锤炼,使生活的局部浮出每一个生命本有的浓度和厚度。
体会浮雕用色的自在和魅力,浮雕中主体的塑造和背景描绘,色彩与光影的结合等,对自古以来“塑绘一体”的追索和在创作中的生发与尝试,乐在其中。

作品名称:天堂之歌_——Michael.Jckson
作者:蔡海生(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大五)
指导老师:王子京  陈宏践
材料:玻璃钢贴银箔(纯银)
尺寸:310cm×260cm×100cm
作品以十字架构图,人物动态利用十字架上耶稣的构成,上面飘逸的衣服的曲折变化和人物简洁流畅的线条形成对比,让人感觉到Michael Jackson 从天堂飞降。表现出他单纯神圣的一面。他似乎从没离我们而去,他对世界的爱,就像十字架上的耶稣一样永恒。


                              后记
    举办首届全国高等美术院校大学生研究生公共视觉优秀作品展,还有必要补充说明如下意见。
多元化的艺术作品形式同时登台亮相。
    我们已进入了大众文化时代,过去的雕塑定律已被改变,并从根本上颠覆了雕塑的物质实体性﹑审美观念和学院式的造型手段。架上雕塑、软雕塑、装置、声光电多媒体等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同聚一堂,这样使筛选优秀作品具有一定的难度,我们摒弃了传统艺术教育评判作品好坏的标准,取而代之的是思想观念的当代性,艺术面貌的多元化,观察角度的独特性,表现手法的精准性……
不同于大学生作品竞赛,没有金银铜牌,在同一层面上件件优异。
    由于后现代主义消解了极端个人主义的精英思想,因此,为了揭示人人娱乐艺术的理念,本学术活动不评奖项, 不设金银铜牌。我们认为:不同形式,不同门类的作品中虽可分出层次,但不可分出名次。入选便证明了参展作品件件优异。
此次展览,从对外宣传到画册和作品标签,作者、导师、就读院校的名字并存。
    在校学生属于学习成长阶段, 既便是学生的原创理念,也离不开导师和授课教师的启发和辅导,以及他们的知识经验,思维方式的影响与教育,更离不开院校系的艺术氛围和办学理念。因此,在校学生发表或参展仅署学生本人名字是不合适的。

                                                                                                                                                                        
                                                                                                                 罗小平

评论

发表评论

微信

微博